硬件堆料天花板被捅破了
本年各家廠商在影象傳感器上直接開啟軍備比賽,三星GN3超大底和索尼LYT-900這對"夜視儀CP"幾近成了旗艦標配。實測發現,搭載LYT-900的機械在暗光環境能拍出肉眼可見的星空,而GN3的動態規模處置讓逆光人像不再陰陽臉。更成心思的是,驍龍8 Gen3和天璣9300的ISP算力暴漲,連千元機都能玩轉4K 120幀視頻錄制。
鏡頭組合玩出新把戲
本年三攝模組呈現了"一超帶兩強"的新趨向,主攝遍及用上物理可變光圈,從f/1.4到f/4.0自在切換。實測某品牌200mm潛望式長焦,在演唱會最后一排能拍到歌手睫毛膏結塊的水平。更絕的是各家微距鏡頭最先支撐4cm對焦,拍花蕊能清楚看到花粉管的構造。不外要吐槽的是,某些機型為了湊數強塞顯微鏡頭,現實使用率堪比手機自帶的收音機功能。
算法大戰進入次世代
本年AI修圖最先玩真的了,某廠商的光影引擎5.0能主動辨認36種場景。拍火鍋時AI會自動壓高光防過曝,拍寵物則主動開啟毛發加強形式。最冷艷的是夜景算法,手持3秒長暴光竟然不糊片,星空形式還能智能辨認星座。不外要提示各位,某些機型的"一鍵換天"功能用力過猛,把霧霾天P成極光效果就有點離譜了。
現實體驗比參數更主要
在咖啡廳實測時,某折疊屏旗艦的懸停拍攝確切香,45度角自拍不必再找手機支架。但某些主打影象的直板機,一連攝影10分鐘就發熱降亮度,這體驗直接扣分。最欣喜的是中端機的前進,2K價位的機械曾經能做到人像形式背景虛化不穿幫,拍食物時的色采復原比某些旗艦更真實。
視頻才能卷出新高度
本年各家都在片子形式下血拼,4K杜比視界錄制成為標配不說,某廠商乃至搞出12bit RAW視頻錄制。實測發現,支撐LOG格式的機型在后期調色時優點顯明,暗部能拉回三檔細節。防抖方面,微云臺和傳感器防抖的連系體確切穩,騎自行車跟拍畫面絲滑得像是上了穩固器。
選購推薦看這里
尋求極致的直接上影象旗艦,但記得配個散熱背夾。常常拍娃拍寵物的重點調查抓拍速度,某品牌0.2秒極速抓拍確切能定格哈士奇的鬼臉。vlog達人選折疊屏+視頻芯片組合更適用,通俗用戶推薦選中端機+大底主攝的配置,省下的錢夠買兩個蔡司鏡頭珍愛殼了。
看完這篇2024攝影手機評測,是不是發現目前的手機鏡頭都快趕上顯微鏡了?不外記住,再強的硬件也得配合審美才干出片,下次碰著好景色,記得先擦清潔鏡頭再按快門哦!